
实验教学应当发挥怎样的实践育人价值,如何助力中小学科技教育“知行合一”创新发展?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由北京教育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研讨会在人大附中举办,现场汇聚了全市200余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并吸引全国逾万名生物学教师线上参与,共同探索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推动科技教育的育人方式变革。

研讨会上的课例及创新实验,充分体现了科技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人大附中呈现的《菠菜“保绿”方案》课例中,教师引入AI激素调控模拟程序,引导学生构建激素作用网络,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叶片绿色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借助程序便捷、高效、高通量特点,实现在常规教学课时内即可完成大量数据采集和分析。
跨学科实践是研讨会展示的另一大亮点。汇文中学的“自制列文虎克式显微镜”融合光学原理与手工制作,赋能于生物学习;牛栏山一中的“蚕丝扇制作”项目链接生物知识、劳动实践及美育知识;一六一中学更将“树莓派”硬件与算法结合,开发出互动式生物学习工具……这些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正成为打破学科边界、以跨学科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北京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室徐扬主任带来“实验教学评价量规”专题讲座,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评价工具,直击教学痛点。研讨会汇集18个创新项目的现场实验体验展,吸引与会专家和教师体验,提供了首都优质生物学实验教学成果的共享平台。

此次研讨会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搭建了实验教学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平台,不仅展现了北京市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活力,更凝聚了“以实验促探究、以实践育精神”的育人共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彭小菲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